哎呦不错:第1114期
@ 知书少年果麦麦: 一旦你沾上创作,你就会忙得没空想别的了。首先你需要多读书、多看电影、多听音乐、多摄入艺术作品来提高你的魔法上限,否则你写几笔就会脑袋空空;其次,你要有能一口气坐在桌前几小时的健康的身体,所以得每天运动锻炼肌肉保护脊椎。最后还要你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无能,培养出坚持不懈地往一坨垃圾上再堆一坨垃圾再堆一坨垃圾的意志力。
当然你还是能得到点什么的,比如一个除了你之外没有其他人在乎的故事。
所以朋友们,如果人生太无聊了想没事找事,就来创作吧!保证不亏,好歹忙着了。
作为一名千禧一代,我是这样过滤垃圾电话的:—— 如果我的手机响起铃声,那就是垃圾电话。——Raelet
“后来发现,我所有成长最快的时刻,都是那些 “实在没招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的时刻。”——cain_bnb
@sniper-china: 前些年包括最近刷视屏,多看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我有个小小的癖好,会查一查当事人(如果没有牺牲或战死或被枪毙)得结局。
看了很多很多,条件反射你给我讲个历史事件,我就会下意识的去查这些人后来如何。
一点观察的结论
1 一条路走到底原则上没错
2 反复横跳做贰臣的大部分下场不好
- 做人宽厚,广结善缘的往往运气也会好。刻薄寡恩,对人残酷的大都没啥好下场。
@ 翼尖小翅: 有些人现在最在意的不是自己怎么过好日子,而是执迷于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更准确地说,证明别人是错的。
@ 江左子都: 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在本轮市场周期中,跌幅也是超出预料的。
比如 K2 十里春风小区,在 2018 年开盘时卖到过 3.8 万 /㎡,现在最新的成交单价只有 0.88 万 /㎡,跌幅接近 80%。
@ 牛叔: 你们知道肉类有国家储备肉一说吧,通常冷冻轮换时间多长呢?根据《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 3 轮,每轮储存 4 个月左右。” 同条还提到其他肉类如冻牛、冻羊肉等的轮换情况不同(如每轮存储 8 个月左右) 。至于某些餐饮企业弄的预制羊腿在自己冰箱里放了差不多一年,虽然还是保质期,但是确实感觉有点离谱。
对策
作为一名 00 后,我是这样过滤骚扰电话的:如果我的手机响起铃声,那就是骚扰电话。
改变
我现在已经是大人了,不再是那个花 100 块都要考虑很久的小男孩了。我现在花 10 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幽默
问:天津人有多搞笑?答:去天津玩,买天津煎饼,大姨说现在海平面上升,以后果子都不脆了。边上一个大爷接话,那让地道北京人沿着海岸线溜着边喝。
炊具
我邻居家表妹在西贝上班,权力蛮大的,一个人管 9 个微波炉。她亲弟弟在西贝当厨师,逢年过节家人让他露一手,他左顾右盼问:微波炉在哪?
原因
问:西贝事件后,上海门店客流量不降反增,北京门店客流量降七成,为什么有此差别?答:京爷局气,说不去就不去,这种店就该倒闭;沪爷精明,万一倒闭了办的卡就废了,先赶紧去把卡上的钱都花了再说。
反思
问:关于上班,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答:高效的员工会被惩罚做更多的工作。
意外
小明刚入职就感叹道“男同事真多”,已经有五个男同来和他攀谈了。
误解
高三的时候,化学老师教我们有机化学。老师先在黑板上圈了一个肽键,然后对我们说:“这是一个肽键,我们给它安个甲基吧!同学们,你说要安在哪里呢?”
公共辩论,不要讲理
@ 李子暘 Lee: 这次西贝风波,有心的年轻人,或许学到了一条我们老登早就知道的人生经验:公共辩论,不要讲理。
我年轻的时候,也以为公共辩论要就事论事、要 “摆事实,讲道理”,那样,只要你对,你就能获胜。后来经历了好几次失望和幻灭,渐渐知道了,公共辩论,绝不能讲理!
公共辩论,要坚决贯彻主席说的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绝不能被对方引领话题,而要主动出击,抓住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广大妇女已经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吵架的秘笈,是 “翻旧账、揭老底”。
他说你不讲卫生,你别自证卫生,你去翻他的社媒,找出他公司他家他宿舍乱糟糟的图片,扔给大家看。他说你听不得批评意见,你别赶紧装虚怀若谷,你找出他和批评者当众吵架的视频,扔给大家看。他说你没有善待员工,你赶紧把自家员工拉出来解释,这不是冒傻气么?你去找他家员工私下骂他的话,敲锣打鼓给大家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谁,还能找不到他的缺点、弱点和尴尬时刻么?拿着放大镜显微镜找,组织一帮人,上穷碧落下黄泉,就是找,还能找不出来么?找出来,揪住猛打,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打,打到大家都忘了当初的话题,你就赢了。
所有的公共辩论,即使开始时很正经、很摆事实讲道理,双方都文质彬彬,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 “堕落” 到上述的丑陋撕逼。这和水往低处流一样必然。
钱锺书先生说:“大抵学问,是荒江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辩论,很好很有用,但那是小范围的、几个同道之间的深入谈论。至于大庭广众之下的公共辩论,最后没有挠脸互踹,就算高素质了。
美国总统竞选辩论,高级吧。起初也很绅士很文雅。看看现在成什么样子了。各国议会国会里气急败坏或者装作气急败坏,进而大打出手滚作一团的例子,多到我都懒得看了。
你肯定听过一种说法:中国人逻辑思维落后,逻辑学很差。
这或许是事实,但这事得深入一层思考,才能看明白。逻辑思维来自哪里?就是来自辩论。古希腊人很喜欢辩论,所以定义概念三段法啥的,他们很早就下功夫研究从小就练习。我们中国古人不喜欢辩论,不下功夫去琢磨这些,更没人从小就练习辩论术 —— 除了算命世家,逻辑思维当然不发达。
为什么中国古人不喜欢辩论呢?因为中国古人早就知道,公共辩论必然发展到互相撕逼,搅乱人心,进而撕裂社会,一言以蔽之,就是祸国取乱之道。巧言令色之徒,鲜矣仁。伶牙俐齿,在中国不但不是优点,还自带 “此人轻浮、不可信任” 的标签。
我们中国人的信念是:敏于行讷于言。你 TM 瞎白话什么?你丫是不是没正事可干啦?来人啊,拉出去杖责四十,给我狠狠地打……
古希腊人热衷辩论,结果就是撕裂社会。一场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就打得他们万劫不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中国人讲究实干,鄙视耍嘴皮子的,于是一次次伟大复兴,至今兴旺繁荣。重要的是,每到国家民族危亡时刻,总有拼命硬干、不死不休的人站出来收拾旧山河。古希腊那些辩论家,行么?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文明的延续连绵,付出 “逻辑思维不发达” 这点儿代价,我看很划算。逻辑不发达这事,我们承认 —— 很自豪地承认,不发达就不发达吧。古希腊人倒是逻辑发达,早就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
总结:
第一,不要热衷公共辩论,更不要以伶牙俐齿众人喝彩为荣。摆事实讲道理,是对的,永远需要,但公共辩论用不上。真正有价值、高水平的研讨,都是小范围的。
第二,万一陷入公共辩论不能脱身,要坚决贯彻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翻旧账、揭老底” 等战略战术。那些耍嘴皮子的,看到你这么善战,也就落荒而逃不敢恋战了。
苹果网红户晨风帐号被封禁!这哥们玩的太过激了
@ 信号与噪声: #户晨风被封# 早晚的事儿,这哥们玩的太过激了
1)安卓人 = 底层,苹果人 = 精英
2)用安卓手机 = 低收入群体
3)“电车只选特斯拉,油车只开丰田”,质疑国产车技术(如称 “研发周期短的品牌质量差”)。
4)宣称 “安卓厂商应放弃 2500 元以上市场”“安卓已成冢中枯骨”,否定国产手机创新价值
5)称 “年夜饭不如麦当劳”
6)直播炫耀 “月纳税 3 万元”,声称 “月入 5000 元不配与我对话”
7)发表 “通马桶是对普通人的侮辱” 等言论
8)称 “年夜饭不如麦当劳”
煽动社会对立
贬损国产战略产业
挑战传统文化与公序良俗
激化职业歧视…
把握一切事物的最佳赏味期
@ 小梅妮卡: 大概在 2016 年,许是因为还在经济上行期,我买起口红恨不得端盒。
明明知道只长了一张嘴,根本用不完,但一旦上新色号,还是忍不住入手。
而领我入门的,是当时读研的舍友。
当她把深浅不一的口红,依次在胳膊上试色给我看,告诉我哪只适合秋冬,哪只日常,哪只通勤时,我立时顿悟,纵身跃入消费主义陷阱,觉得精致女生就该如此。
很快,我的桌上也摆起了口红收纳架。一共三排,我按照品牌和价位,力争给每一根口红找到家。
最贵的两只,我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但用得很少。
因为每次启用它们前,我都要深思熟虑,要应付的场合配不配得上。
约会?摇头,男的不懂,三五下再给我亲没了。
上课?不值。
实习?更不配。
似乎只有和女朋友们去做都市丽人时,我才会隆重采用。然后放进挎包,等待某一时刻大张旗鼓的拿出来补妆。
毕业后,这些口红的数量,随着搬家次数的上升逐次递减。
但最贵的两只,依旧独享 C 位。
它们像后宫的皇后,地位尊荣,但鲜少受宠。
前不久,我意识到它们应该过期了。旋开发现,由于我用得过分珍惜,膏体几乎只受了皮外伤。
我突然觉得自己可笑,花了很多的钱,最后却以这种方式浪费掉。
小时候,大人们面对一筐苹果,总是下意识要先吃坏的,然后一筐吃完,他们也不知道新鲜苹果的滋味。
而我,不经意间也成了这样的人。
在处理它们之前,我用口红在日记本上,写了满满几页的字。过去用起来小心翼翼,如今恨不得力透纸背。
我写:越是喜欢的东西,越要物尽其用。
还写:把握一切事物的最佳赏味期。
最后写:请你一定不要再这样。
嗯。
一定不要这样。
OpenAI 联合哈佛大学发布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报告「人类是如何使用 ChatGPT」
@ 阑夕 :OpenAI 联合哈佛大学发布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报告「人类是如何使用 ChatGPT」,基于 110 万条脱敏的对话记录,总结出了最近一年以来用户在用 AI 时的各种变化:
– 截止到今年 7 月,ChatGPT 周活跃用户超过 7 亿,接近全球总人口量的 10%,日均发送 25 亿条消息;
– 非工作内容的对话占比在一年内从 53% 上升到了 73%,这显示出 AI 脱离生产力场景、进入日常生活的速度加快;
– 对话类型里,寻求指导、写作辅助、信息查询三类合计占到了总需求的 78%,仅有 4.2% 涉及到编程,相比之下,编程在 Claude 里所占比例高达 33%;
– 涉及到情感陪伴或是模拟社交的对话占比很低,加起来只有 2.3%,这不支持部分研究认为 AI 拟人化产生存在主义危机的结论;
– 随着渗透大众市场,性别比例开始趋于均衡,2023 年早期 ChatGPT 的活跃用户有 80% 是男性,而在今天男性用户的占比降低到了 48%;
– 26 岁以下的用户贡献了接近一半的对话量,属于非常高频的使用方式;
– 在工作场景,写作辅助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主流用途,在总对话量里占比高达 42%,其中 2/3 的需求是修改或是编辑现有文本,而非从头开始创作;
– 越是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用户,越是会把 ChatGPT 当成咨询对象去提问,而不是让 ChatGPT 直接生成指定内容;
– 从每次对话后反馈记录的用户满意度来看,好评已经是差评的超过 4 倍,意味着模型智能进化顺利,提高了整体的交互质量;
– 调研显示让美国用户放弃使用 AI,需要人均补偿 98 美金 / 月,这相当于每年至少产生 980 亿美金的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经济学概念)。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明明渴望亲密关系,却又下意识地拒绝主动付出?这是种什么心理?
作者 / 徐若航
因为亲密关系是有风险的,只是人不一定能意识得到自己在害怕什么。
首先是依恋模式的问题:
人在亲密关系里会体验到一部分自己早年和现在的依恋模式。
一些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会比较影响人在亲密关系的表现: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需求不会被回应,所以不愿意和人走太近(回避型依恋);有些人很容易对关系患得患失(焦虑型依恋);有些人是高度的依赖关系,同时也高度不信任关系,甚至会直接激活一些创伤(紊乱型依恋)。
每个人或多或少在关系里会有无法思考的地方,理想情况是和伴侣之间能为看见这些彼此无法思考的地方创造条件。
自我认同感 / 自尊问题:
每个人都不喜欢付出不被回应的挫败感,因为这会伤害到人的自尊。
如果一个人的核心自我认同感没发展好,会特别依赖外部的反馈 —— 一方面需要别人确认自己是好的,如果得不到会感觉到空虚,一方面承担不起受挫的风险。
一个人自我认同感发展得越好,在关系里相对没那么害怕受挫。也有更多机会了解别人是怎么样的人,到底值不值得自己投入。
这需要人能对自己足够了解,所思所为能和自己的感觉建立联系。能在动态的关系中不断看见自己,发展更稳定的自我价值体系。
边界感问题:
自我认同感发展不太好的人也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觉得满足别人就会失去自我,不知道怎么在别人的需求和感觉里保持自我的完整性。
所以发生矛盾的时候,人容易在顺从和生气之间摇摆,而不太知道怎么有建设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防御机制问题:
人为了避免受伤,可能会用攻击别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比如 “我需要你” 可能会说成 “要你何用?”;“我怕失去你” 会说成 “你滚啊”;“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需要一点空间” 会说成 “都是你逼我的!”
通过把责任推给别人,来避免面对自己脆弱的部分。
心智化能力的问题:
心智化能力影响一个人了解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 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整体理解别人是怎么样的人。
比如在对方回应自己不积极时,能注意到对方的心理状况,是在表达不满,还是累了。
一些事情没得到好结果,能觉察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既能注意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外界现实的区别,也能注意到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联系。
如果缺乏这种能力的话,人容易要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道怎么理解别人;要么觉得别人什么都对,不知道怎么做自己。
客体恒常性问题:
客体恒常性让我们能在心理层面上维持稳定的自我和他人的形象,理解人和人的核心特质。
客体恒常性不好的人会容易害怕别人变了,不在了,不在乎自己了…… 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感觉大起大落。
也不太能整体理解别人的想法有什么规律,以致于经常觉得意外,无力 —— 导致一些人会喜欢控制和测试对方,但不知道怎么为关系的发展创造条件。
总的来说,人在亲密关系里的表现除了是对象选择的问题,也和人内在自我的发展息息相关。最好是能在关系里不断了解自己,学会怎么理解别人,怎么分享自己的感受,不断发展自爱和爱人的能力。
当然这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很多自己原来意识不到的问题也会出现的亲密关系中。一些问题会不断重复,也是人不断成长的机会。
来源:知乎日报
很有有道理啊